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4. 第342章 342 得知己的柳宗元
设置

第342章 342 得知己的柳宗元(1 / 2)


刘禹锡以诗出名,柳宗元却是以文出名。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六百多篇诗文,论文笔锋犀利,见解独到;寓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艺术成就极高;至于传记和山水文,更是出名。

这样高成就的人,可惜,命运对他却异常坎坷,甚至,连寿命都不给他多一点!老天对他,可谓苛求之极,吝啬之极!

比起刘禹锡来,柳宗元确实很惨!

他的出身也非常好,祖上世代为官,他的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也是世代为官。

他四岁的时候,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公元785年,柳镇到江西做官。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而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公元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

公元793年,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

公元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两年后,二十六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

公元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

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他即位之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

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

之后发生的事,我们在前面说刘禹锡的时候已经说了,那就是,他成为被贬的八司马之一。

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的生活了十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他一直苦熬到了公元815年一月, 终于接到了诏书,要他立即回京。

他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回到了长安,也终于见到了一生挚爱的好友刘禹锡。

刘禹锡因写诗讽刺当政者,被贬去播州。

柳宗元也被贬到了柳州。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挚友刘禹锡,因为刘禹锡的母亲尚在,而自己母亲已经去世,柳州比播州条件还是好一些。

挚友刘禹锡要是去了那穷山恶水的播州,那还怎么照顾母亲呢?

他当下几次上书,请求将自己的贬地和刘禹锡的互换,并说如果因为这个请求而获罪,他虽死无悔!

他的这种牺牲自己,成就友人的精神,终于感动了皇帝,改刘禹锡不贬播州而去连州。 ? ? 自长安南下,连州和柳州有一大段的路途相同,因而刘禹锡与柳宗元能结伴同行。

他们一路南下,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快活过,因为,一路上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聚散总难说,人生终须分!

他们还是到了分别的地方。

二人依依不舍。

柳宗元伤感万分,写下《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岁晚当为邻舍翁。

他此生再也没有为国为民的豪情了,唯一的祈求是,晚年能和刘禹锡成为邻居,共度余生!

刘禹锡也感慨万分,写下《重答柳柳州》相酬: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