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三国之谋伐
  4. 第二十一章 杨赐
设置

第二十一章 杨赐(2 / 2)


要铺设那么大的场地,需要用到数百根铁管,光烧水的锅炉就得有三米高,要容纳最少七八吨以上的水。

而且管道也是别出心裁,集齐了数十位洛阳顶尖的铁匠才最终完成了这数百根管道,每根铁管用u型接口连着,利用斜面圆形旋转的原理,把铁管连接上。

斜面圆形旋转原理听着复杂,其实就是拧螺丝。

在汉朝这样没有机械工艺,纯手工的年代,要想在铁管两端制造条纹斜面,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只需要使用泥范铸造技术,提前制作模具就行。

包括铁管,也是用模具,将铁水灌入进去,等待冷却凝固就行。

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连几吨重的铁塔、铁狮子、铁钟都可以用这种技术制作,更别说几十斤重的长条铁管道。

陈暮检查了四周,烧火做了几次试验,确定锅炉没有损坏的地方。虹吸效应又不需要绝对密封性,只要锅炉不漏水,就能保证设备运行。

“陈议郎,陛下叫你过去。”

就在他关闭了锅炉下的炉门时,听到不远处有人来喊。

陈暮回过头,看到是认识的小黄门,便走过去。

听到是刘宏叫他,跟着小黄门来到正殿,刘宏在偏殿里屋避风,一行十余人。

张让赵忠在刘宏身边伺候着,王钧也在,宦官和宫女站着,唯独下首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陈暮不认识这人,进去拱手施礼,就听到刘宏介绍道:“师君,此人就是陈暮陈子归。”

杨赐上下打量了他,只见眼前的人面容俊朗,英姿不凡,双眸中蕴育着灵性。

陈暮之前是十七岁,如今从家里出来已经一年了,又长高了一些,原来是一米七,现在已经一米七四,等再过两年长到一米七八不是问题。

看到他的模样,杨赐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一表人才,听说是曲逆侯之后?”

别看杨赐今年年初被罢官,但作为弘农杨氏之首,杨赐的威望可远比袁隗那样的小人在士人心目当中高得多。

并且不管是在朝堂、民间,甚至在天子面前,杨赐都极有分量。

这次被罢官之后,生了一段时间病,又去太学教了一段时间书,年底也是刘宏亲自去太学把他请回来,尊为国三老,可见杨赐的地位。

听到汉灵帝叫他师君,陈暮立即就意识到这人是谁,马上肃然拱手回答道:“蒲阴陈暮,见过伯献公。”

“此物是你想的?”

杨赐问。

陈暮答道:“只是暮寻常的一个爱好。”

杨赐又问:“利用此物来拯救洛阳灾民,也是你想的?”

刘宏在一旁脸色难看,他之前可没说以工代赈的办法是陈暮献的,还想在老师面前卖弄一番,没想到被老师一眼看穿。

其实杨赐做了刘宏十多年的老师,他什么本事杨赐还不知道?

这么好的点子刘宏能想得出就鬼来了。

至于张让赵忠等人,呵呵,若不是杨赐知道天子手里无钱,也的确需要张让赵忠这些人帮天子揽财,杨赐早就拼了命要把这些人处理掉了。

这些人除了会受贿卖官以外,怎么可能会给出利国利民的建议?

所以杨赐很快就猜出来,这一切都是陈暮在主导。

陈暮瞥了眼天子的脸色,虽然不知道天子之前说过什么,但隐隐约约能猜到,所以只是微笑答道:“好叫伯献公知道,暮只是个发明者,提了一点构想而已,大方向上,还是天子补充了细节,都是陛下的功劳。”

杨赐意外地看了刘宏一眼,刘宏就像是被老师表扬的学生一样,露出得意的表情。

“很好,比之你先祖曲逆侯,也相差不多,可愿入太学?”

杨赐这句话,直接让张让赵忠脸色骤变。

陈暮当初怎么去的鸿都门学?

还不是截了卢植的胡?

本来卢植是举荐陈暮去太学,结果张让随手一个举动,就把陈暮的阵容划到了他们宦官一派。

现在杨赐在做什么?

在做和张让他们一样的举动。

偏偏卢植可以动,杨赐却动不得。

当初杨赐弹劾王甫曹节乐松等汉灵帝宠臣,蔡邕被流放了,杨赐屁事没有。

就连年初在朝堂上这么和汉灵帝争执,汉灵帝也拿他没办法,只能罢官不能给他定罪,就可以知道杨赐还真可以算是天不怕地不怕。

宦官的权力来源于皇帝,可杨赐是皇帝的老师,是天子要孝敬和尊敬的人,地位堪比董太后。

因此终汉灵帝一朝,杨赐也顶多是被罢官无数次。而且每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汉灵帝请回来继续做三公九卿。要是别的大臣敢像他这样的作派,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张让赵忠他们拿他还真没办法,一点办法都没有。 </p>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