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三国之巅峰召唤
  4. 第2699章:杨广第三次西征,姬昌李嗣源割据
设置

第2699章:杨广第三次西征,姬昌李嗣源割据(2 / 2)


李世民确实困住了杨坚但并没有下杀手反而被大秦的刺客乘机下手并且将黑锅扔给了李世民从而挑拨隋唐两大势力火拼。

杨广和大秦同样有杀父之仇自然不可能投降大秦这个仇人。

投降这条路被彻底堵死杨广又看不到任何报仇的希望又不想隋国被大秦灭掉而为了给隋国留条后路于是就盯上了西域这片地界。

杨广深知一旦大秦伐隋的话隋国不可能守住西凉和海州而西域的环境虽然差了点但有丝绸之路在却是一点都不穷而且还没有太强的势力存在。

隋国若能将所有势力都灭掉并将其整合起来的话同样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就算没了西凉和海州也依旧是一方强大的势力。

至于大秦会不会又盯上西域?那就是之后的事了现在考虑还太早了点。

杨广连眼前的事都快顾不上了又哪里还会考虑以后的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隋国对于是否征讨西域内部的分歧也很大。

以杨爽为首的激进派认为柿子捡软的捏在打不过大秦的情况下出兵西域好处大于坏处所偶一支持出兵讨伐西域。

以杨素为首的保守派则认为前两次征讨都未能尽灭西域诸国足可见西域并不是软柿子而且西中原才是重中之重大秦也未必将全部力量都投入到中原。

在这个时候出兵西域的话万一中原发生变局隋国就算是想参与也来不及。

所以以杨素为首的保守派反对再出兵西域认为应该在观望上一段时间才保险。

杨素虽领军连灭了西域九国并将打下了的领地设立为天山、伊州、高昌三郡却依旧对西域的化外之地不甚看重。

杨素觉得东方才是世界中心一旦隋国重心向西转移的话这辈子恐怕都打不回来了所以极为反对杨广在这个时候征西。

隋国内部两派的主张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是两种不同的选择。

杨广都已经对抗秦联军失去信心了也认为魏宋明三国必被大秦所灭留给他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自然不可能再浪费宝贵的时间了。

杨素见杨广不听人劝一意孤行的非要征西也只能赞同隋军西征西域但却提议拉上季(姬)昌和李嗣源一起。

杨广听到此言之后顿时眉头紧皱起来他已经将西域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自然不想让季昌和李嗣源来分自己的蛋糕。

姬昌虽是被迫降的隋可其身份毕竟是李唐陇西太守再加上手下还有三万汉羌混编军所以才归顺后杨广封为了伊州太守。

伊州郡也就是后世的哈密地区领土面积很大但却人烟稀少共有十三县之地。

姬昌虽被杨广封为伊州太守但也只是名义上的他能够管辖的城池只有一座而且还没多少人口根本不足以供养三万大军。

由此足可见杨广表面上虽接纳了姬昌可心中从未放下对姬昌的防备。

杨广就是想等姬昌进入西域后通过卡姬昌粮饷或其他政治手段以逼姬昌逐步退让直到彻底放弃手中兵权为自己效命为止却没想到姬昌的手段远比他预料的还要高明的多。

杨广政治属性在诸王中也就比孙策强从他明明占据了丝绸之路能够靠这条商路源源不断的获得财富却依旧把隋国发展的这么穷来看就足可见其政治手段并不算多高明。

姬昌的政治属性却高达100点是黄金政治级别的治国大才杨广想跟他玩政斗属实是有些自不量力了。

杨广不给姬昌发粮饷姬昌就打着隋军的旗号领军前去劫掠西域诸国以养军同时还加剧了西域的矛盾并且还让杨广来背黑锅可谓是一举三得。

至于杨广的其他逼迫手段也都被姬昌给巧妙的化解了。

不过姬昌时不时的就要被杨广找麻烦并且还要警惕西域诸国的报复可见他在西域的日子也不好过就算不是如履薄冰也差不了太多了。

直到李嗣源也进入西域之后姬昌的日子这才好过起来。

李嗣源是蜀汉册封的陇西王这个身份在蜀汉没有多少用处但在蜀汉的盟友隋国这里却有大用。

蜀汉是除了吐蕃之外隋国唯二可以在关西拉拢的势力李嗣源又打着蜀汉的旗号率两万八千大军和一万两千军属和工匠过来避难作为盟友的隋国自然不能对其下手。

杨广早就猜到李嗣源不怀好意毕竟李嗣源明明只有四万人却找他要十万人的口粮可让杨广怎么都没想到的是是李嗣源会盯上了西域。

李嗣源离开海州进了西域之后就赖在西域不肯走了而且还背着杨广主动联系上了季昌。

季李两家联手对付西域本土势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灭了两个小国这才在西域彻底站稳了脚跟。

直到此时杨广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一直看不上的西域在很多人眼中竟然是块宝地。

前有姬昌后又有李嗣源都前赴后继的往西域挤。

这也让杨广意识到西域的重要性所以在对中原战局彻底失望之后才会将西域当成隋国的后路并发动第三次西征。

只是杨广醒悟的有些晚了因为他的放任季李两家已在西域形成了割据之势并且尾大不掉。

杨广已将西域视为禁脔并且还想打压季李联盟自然不想和其分享西域的土地和人口可杨素却提议拉上姬昌和李嗣源一起出兵这自然让他非常的不满。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