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数风流人物
  4. 丁字卷 第一百一十五节 知徒莫若师(第二更求月票!)
设置

丁字卷 第一百一十五节 知徒莫若师(第二更求月票!)(1 / 2)


酝酿了好一阵官应震这才缓缓地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却没有说话。

略显黝黑的面颊比起在青檀书院担任掌院和山长期间显得略微瘦削了一些也显示出在候任这段时间里这位湖广派的中坚领袖人物也不轻松。

大周朝廷士林中湖广士人一直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存在。

相较于无足轻重的西南士人和两广士人湖广士人几乎每一科秋闱春闱都能有不俗的成绩这也使得湖广士人一直在朝中保持着十分旺盛的生命力。

在北地士人和江南士人对峙越发明显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形下湖广士人一直是皇帝和其他士人借以对冲和平衡对方势力的工具。

各方每每当觉得己方势头受挫力量受到削弱而不利于己方的时候都会考虑推出湖广籍士人来作为缓冲而皇帝往往也会倾向于如此安排而湖广士人也很乐于充当这样一个角色。

当下的湖广士人中户部尚书郑继芝正在回京路上估计就这一二日里就要进京的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的柴恪面前这位官应震还有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杨鹤以及户部郎中吴亮嗣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比之下冯紫英这个突如其来闯入大周政坛中的黑马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了。

从表面上看起来他得乔应甲举荐入青檀书院师从齐永泰和官应震三位恩师恩主两位都是北地士人领袖自己又是祖籍山东附籍顺天府而且成长于山西可谓北得不能再北的北地士人典范了。

但是从其从政之后的种种建言献策来看其又不像那些单纯激进的北地青年士子。

像西疆平叛和捍卫辽东这无疑是都是符合北方利益的甚至再开海之略提出也是打着纾解朝廷在九边防务上的财政压力确保九边防务开支落实的名头但实际上得益者绝不仅仅是北地人甚至可以肯定的说江南士绅商贾尤其是闽浙士绅商贾受惠良多。

这也是无论是叶向高、李廷机还是方从哲对冯紫英都青眼有加的原因也是他能一路顺风直入翰林院修撰的关键。

否则光是这个破天荒的二甲进士授翰林院编撰就算是他深受永隆帝的看重便绝无可能在内阁获得通过。

官场规矩可不是那么好破的尤其是涉及到吏制上的变革更是关系重大。

在叶向高、方从哲和李廷机等人看来冯紫英虽然年轻也是北地士人但是起码首先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大周士子文臣要得到这几位的如此评价那可真不简单。

现在冯紫英兼祧长房要迎娶苏州名门世家也是江南著名士人沈珫之女甚至官应震还听闻冯紫英还可能要娶两淮巡盐御史同为苏州士人的林海之女加上冯紫英又是武勋出身所以他的身份就一下子显得混沌不清模糊起来了。

以官应震的观察自己这位弟子的确心胸极广远胜于自己这几年在青檀书院教授过的任何一个弟子也胜过他接触过的任何一个年轻士人。

无论是练国事、许獬还是韩敬、黄尊素和杨嗣昌、侯恂起码在视野胸襟上这些同龄人是根本无法和冯紫英相比的。

而且冯紫英虽然在他同期的学子中年龄几乎是最小的仅比孙传庭略大但在春闱大比之后便开始逐渐显现出领袖风范。

如果说在书院的时候范景文、贺逢圣等人还不太服气冯紫英但是在经历了春闱大比和馆选庶吉士之后尤其是在经历了西疆平叛和提出开海之略以及江南一行之后贺逢圣和范景文甚至连练国事都心悦诚服的认可了冯紫英在这一科中的领袖地位。

范景文前几日里来拜会自己时就提到了冯紫英在江南之行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考察造船业和拉拢海商的举措让范景文和贺逢圣二人都觉得自己读这么多年书怎么就和冯紫英差距这么大为什么他们就从未考虑到或者说就想不出这样的招数。

实际上连官应震自己听到之后也一样有很大震动甚至扪心自问如果自己处在那个位置上能不能也能如冯紫英那样。

官应震觉得恐怕自己或许会有类似的举措但是却未必能像冯紫英做得那么果决利索当然自己可以有自己的手段来做得更完美让那些人更信服这却不是冯紫英这个经历履历和年龄能做到的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