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4. 第九百四十章 专业灭佛人士林灵素
设置

第九百四十章 专业灭佛人士林灵素(2 / 2)


道人竖掌再礼语气歉然:“是贫道唐突了若有萦绊当会再见告辞!”

眼见这位出现得突兀三言两语之间又飘然离去扈三娘感到莫名其妙:“师师姐此人好古怪啊说的话我怎么都听不懂……”

李师师道:“我也没有完全听懂不过世间藏龙卧虎多有神通之辈这位林道长应为其一或许如他所言还会见面的!”

……

“林灵素?”

再见没有那么快但关于明尊余孽的剿灭和这位过路道人的情况很快摆放在了御桉上。

明尊教已经亡了目前就是一些扫尾工作再对整顿佛教助一助攻李彦对于这种十拿十稳的事情关注不大对于后者的兴趣明显更大些。

这位可太出名了尤其是后世网络上提到灭佛必想到林灵素。

不过《宋史》中记载的林灵素基本是一位神棍。

年轻时学佛被和尚虐待因此改学道吹捧宋徽宗为“上帝之长子”“长生大帝君”蔡京为“左元仙伯”王黼为“文华吏”童贯等得宠的太监也有对应的仙人名号耗费巨资建立神霄宫、举行打醮、收编徒子徒孙。

最后因为惹来民间众怒又和太子争道贬斥回故乡不久又被查出宅邸僭越流放死去。

所以在正史里面这位的评价是“欺世惑众”“其说妄诞不可究质实无所能解”“惟稍识五雷法召呼风霆间祷雨有小验而已恣横愈不悛”本事很可能是欺世盗名偏偏态度狂妄至极横行霸道。

不过历朝史官对于宗教领袖尤其是涉入政坛的宗教领袖都没啥好感再加上林灵素献媚君王结交权贵更加看不惯生平事迹可能遭到了抹黑也有可能这位就是后世过于抬高。

具体经历暂且不说单看灭佛一件事。

这位的灭佛和其他时期的灭佛还真的不太一样。

林灵素的主张是道教和儒教法理相同而佛教徒乃外来之法剃去头发就不认君亲换了僧衣就想逃避税赋不忠不孝乃西地胡鬼无法容忍。

不过他也承认灭佛灭不了所以具体做法是“释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

这和“三武一宗”灭佛时限制佛寺僧侣人数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侣蓄养奴婢的数量拆毁大量寺院强迫大量僧侣还俗是完全不同的。

佛门弟子依旧存在佛门寺庙依旧存在佛像金身耸立只是换了一层皮把名字改上一改指不定那些僧人表面穿着道袍背地里念着佛经。

这样的行为付出的代价较小表面上十分威风可除非能维持数十年将几代人的观念都加以扭转否则除了加剧宗教矛盾外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不会给国家带来丝毫好处。

佛门僧人的待遇并没有丝毫改变就是心理上难受了同样不喜欢佛门的人士心理上得到了相当的满足。

而这场“宠道灭佛”的运动仅仅持续了四年不到甚至可能更短就不了了之佛门弟子将蓄起的头发剃一剃再把各位佛祖菩萨罗汉的名字换回来依旧如故里子半点没影响到。

当然这是从纯粹的历史角度分析如果参杂了神话因素天上真有天庭佛祖菩萨又是真的存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林灵素这个时候出现在京师是嗅到整顿佛门的味来的?”

“这件事还没传出去仅限于寥寥几位高层知道莫不是能掐会算……”

李彦对此还挺感兴趣但他不喜欢过于激进的方式。

除了要将金国抹去外其他的事情都不是有你无我非黑即白。

连明王都跟在师师后面可见胸襟的广阔曾经的恩怨早不计较佛门收税就好了不用那么极端。

所以对于林灵素的入京保持关注然后依旧按照原有的节奏去推动佛门的管理。

吴用和时迁很快传来好消息:

“悯忠寺住持慧开大师已经愿意出面呼吁对佛门的整肃治理!”

“擒拿的明尊邪教贼人中除了天禧寺住持愿成又发现了两位寺中僧人都是身居高位交游广阔!”

于是乎两份诏书也出现在两位紫袍要员的面前:

一份是修正后的《僧侣考选详规》。

一份是“异国文化交流团”的人员招募。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