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大夏文圣
  4. 第九十七章:顾锦年东荒一统策,永盛天怒,文武辞官,朝野震动!【求月票】
设置

第九十七章:顾锦年东荒一统策,永盛天怒,文武辞官,朝野震动!【求月票】(2 / 2)


那自己一个外甥又算的了什么?

退一步来说自己这个舅舅雄才伟略太子呢?太孙呢?太孙的儿子呢?

虽然话有点早可做人嘛防一手很正常。

如果真对自己没有任何想法那自己也不会加害大夏老老实实辅左大夏成为天下第一王朝自己以后的权力越来越大双赢局面。

可如果不行那就都别玩辣。

听着顾锦年的回答永盛大帝一时之间是真的沉默了。

这个外甥聪明是聪明而且有很多鬼点子有时候当真能开拓人的思维。

打破僵局。

可就是太谨慎了尤其是面对自己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教的。

估计又是那个顾老六教的。

永盛大帝猜都猜得到顾宁涯会教顾锦年什么东西。

什么伴君如伴虎。

什么不要把皇帝当做自己人皇帝的心思你猜不到。

什么保持距离。

这种言论用脚指头都能想出来。

不然估计这才多少岁?算起来也就十七岁吧?

十七岁的人那里会有这么多想法?

该死的顾老六等刺杀的事情结束看收拾不收拾你。

抱着这个念头永盛大帝起身望着顾锦年道。

“锦年。”

“朕就不跟你多说什么了总而言之若能利于大夏王朝朕可以给你特许权。”

“还有你是朕的外甥体内也有李家的血朕是你舅舅不必要防着朕。”

“行了回去好好休息吧今日你也累了。”

永盛大帝开口让顾锦年回去好好休息。

也谈了接近一个时辰文武百官都在正殿候着。

再不去也不行。

“好。”

“对了舅舅非要说的话有个事找你。”

顾锦年没有说什么不过末了还是喊了一句。

“怎么?”

永盛大帝好奇看了过来。

“舅这趟做的这么好你高低得赏点银子吧?”

“黄金五十万两不多吧?”

“舅咱凭良心说先不管匈奴国到底是不是窃取国运这趟外甥帮大夏王朝搞来这么多国运五十万两黄金铁定要给吧?”

顾锦年开口而且一开口就是五十万两黄金。

不过这回顾锦年要这么多银子还真不是为了古树买信息而是要做一些事情。

时机还没成熟主要还是因为银子不够。

“五十万两黄金?”

“你要这么多银子做什么?”

永盛大帝皱眉这银子数量太多了等同于是五百万两白银啊。

“这您就别管了五十万两黄金绝对值舅你不会舍不得吧?”

顾锦年开始贫嘴了。

听到这话永盛大帝有些没好气这倒霉孩子。

不过想了想永盛大帝开口道。

“魏闲把朕的内库银全给他宫内的一些开支缩减一些凑齐二十万两黄金给锦年。”

“锦年二十万两黄金是朕能给的了剩下不够你找你爷爷去。”

永盛大帝没有从户部支款过来而是用自己的内库也就是小金库里面拨款外加上缩减宫内开支也算是掏干净了。

理论上真不是亏待顾锦年。

“多谢老舅。”

“对了老舅圣旨呢?”

顾锦年满脸笑容虽然与他预计的数量不一样可二十万两黄金也够同时他也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之前答应好的圣旨。

“圣旨让魏闲给你朕还有事不跟你闲聊了。”

“快滚回书院休息。”

永盛大帝也不啰嗦雷厉风行直接朝着正殿走去。

留下魏闲一脸笑呵呵地看着顾锦年。

感受到危险的笑容顾锦年莫名觉得有些古怪但还是回应了一声。

不多时魏闲取来了圣旨的确盖了印。

“世子殿下二十万两黄金需要一定时间去筹备明日送去书院可否?”

朝廷里面有银子但这是永盛皇帝的内库取出来的话需要一定时间不可能当场拿出一叠银票。

“好魏公公客气了。”

顾锦年面色温和笑道。

“不不不今日劳神劳力的还是世子殿下想来不出任何意外。”

“明日这个时候天下人都会知晓今日大夏拒绝和亲之事世子殿下的名望当真要天下皆知啊。”

“还望世子殿下往后能多多关照奴婢。”

魏闲不敢托大。

这要是换一个世子殿下他还真能摆点谱可眼前这位世子殿下就不一样了。

“言重言重。”

对于这些宦官顾锦年保持观望状态因为从目前来看刘言与魏闲还算是尽责尽职可未来若是当真掌权了又是另外一回事。

或者他们两个没啥问题后面的太监会出问题。

反正这些都是隐患自己还是留下个善缘好万一以后真出啥事了扯不到自己。

得到圣旨后顾锦年直接离开心情还算是相当不错。

至于皇宫正殿内。

却显得异常严肃与顾锦年心情不错来比较正殿内文武百官心思都很沉重。

尤其是永盛大帝出现后。

那一双冷冰冰的眼睛看的在场所有人心头发憷。

“臣等拜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刻众人齐齐开口但永盛大帝却没有说话众人只能维持拜礼。

看得出来永盛大帝很生气。

“呵。”

“厉害。”

“当真是厉害。”

“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人猜到匈奴国此番和亲是为窃取国运而来。”

“尔等当真是一群饭桶。”

“如此大的事情差一点酿出大祸若不是朕提前洞察大夏王朝的国运就要被匈奴国窃走了。”

“尔等死不足惜啊。”

永盛大帝彻底发飙在顾锦年面前他其实还好可看到这群人后是忍不住发飙。

差一点。

差一点自己这个皇帝就要身败名裂了国运被窃取而且还是被匈奴国窃取。

这是何等的大事?

天下人都要笑话自己。

先是被占据十二城国运丢失一部分领土也没了。

现在一个和亲又失去国运往后只要出现任何天灾人祸那就是自己的问题。

自己这个皇帝没有当好。

说是身败名裂也绝对不足为过。

这如何不让永盛大帝暴怒?

这一刻满朝文武都不敢说话了一个个低着头沉默不语。

尤其是礼部。

更是死一般的寂静。

“来人。”

此时永盛大帝开口目光冰冷。

“将礼部左侍郎右侍郎送去悬灯司。”

“礼部所有涉嫌和亲之事者全部送往悬灯司彻查。”

“暂革职礼部尚书杨开待事情彻查结束后若无问题再议处置。”

“同朕即日起设立东厂负责监督文武百官可调遣悬灯司镇府司大理寺皇权特许首领太监拥有先斩后奏之权。”

“设魏闲刘言为东厂正副首领。”

“魏闲主内刘言主外大夏境内各府各郡全力配合东厂行事胆敢阻碍东厂办事一律处斩。”

永盛大帝开口。

这一番话说完满朝文武顿时惊愕一片。

礼部大洗牌这个他们可以接受毕竟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说句难听的就算跟礼部没有关系可还是要带一些责任。

毕竟和亲的事情就是礼部负责不严惩一番的话说不过去。

可动到了尚书这个级别就有些夸张了礼部尚书之一这可是天官啊基本上大夏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影子在里面。

杨开被革职虽然只是暂时的可这种暂时更加恐怖下面有这么多人等着这个位置。

真要皇帝不开心了换一个就换一个你又能如何?

可一旦礼部尚书杨开被革职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因为这件事情受牵连了大大小小无数势力都要倒台就是这么夸张。

只是这一切也都能忍杨开在朝廷里还算是人缘不错只要陛下不是铁了心要换走他等风头一过大家说点好话。

顺便再让太子出面也就差不多了。

然而设立东厂的事情这就很离谱了。

监督百官。

这不就是一把悬在他们头顶的刀吧?

而且让一群太监宦官来监督他们?说实话他们的一举一动岂不是全部要暴露出来想要搜集他们的证据其实根本不难找人时时刻刻盯着就行。

如此一来大家的小命全拿捏在陛下手中了。

皇权集中这很夸张他们没有谏言之权或者是真得罪了陛下忤逆了陛下是不是说以后要被秋后算账?

再说句不好听的话永盛大帝还是理智一点可换下一个皇帝不理智咋办?

谁招惹他他就让东厂去查查完之后多多少少有点问题吧?

一但有问题卡察一刀脑袋下来还不会有人帮你说话因为你做错在先死了活该。

大夏王朝有御史已经够了。

现在又来个东厂这如何不让人心慌?

“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设立东厂监督百官此等行为会引得百官生畏往后无人再敢直言祸乱朝纲再者即便设立东厂也不可让宦官为政应当请儒道正直之流掌权。”

“可保公平。”

此时此刻宰相李善开口他很严肃希望皇帝收回成命。

这事开不得玩笑。

“恳请陛下三思宦官执政千古奇谈。”

这一刻百官齐齐开口连武将都跟着开口。

没办法啊原本是文武对立我喷你你喷我双方敌人很明确而且立场不一样喷来喷去无伤大雅。

可现在多了一个东厂监督百官?权力更是比御史还大。

毕竟御史想要弹劾一个人先要收集证据然后再慢慢调查确定了再上来弹劾弹劾了大家就开始嘴炮说赢了就没啥大事说不赢就倒霉。

一切都有操作空间可言。

可现在让宦官来执掌东厂大家都别玩了这些宦官明显是跟着皇帝的也就是说查谁和不查谁完全就是皇帝说了算。

甚至说如果得罪了这帮宦官可能自己也倒霉。

自然而然文武得联合起来抵制这件事情。

“三思?”

“匈奴国窃取国运之事尔等要是有一人提前与朕说朕都不会这般。”

“至于百官生畏?若没有做亏心事为何惧怕?”

“莫要在这里找什么借口此事朕意已决。”

永盛大帝也很直接。

借助这件事情直接设立东厂。

东厂这个概念在他脑海当中早就浮现了只不过他一直不知道什么时候说出来。

因为说出来必然会被百官抨击。

可现在借助这次机会刚好利用起来这就是帝王权衡之术。

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深思熟虑的。

能说出来基本上就要实行。

而面对百官的劝阻。

永盛大帝只是心中冷笑。

“恳请陛下三思臣绝不同意此事。”

这一刻李善跪了下来他目光坚定望着永盛大帝死活就是不同意这件事情。

随着李善跪下来了。

其余百官也纷纷跟着跪下来了。

“请陛下三思。”

他们没有这么刚可跪下来后就代表着与李善站在同一阵营上。

毕竟李善乃是百官之首当朝宰相他都开口了大家要是不跟随的话那就等着被逐个击破吧。

皇权与相权的弊端也就是这种。

皇帝永远是一个人的。

抛开太监这些天之家奴不算。

而百官则是一群人的虽然互相抨击但遇到事的时候还是团结一致抵抗的也只有一个东西。

那就是皇权。

“好。”

“好。”

“好。”

永盛大帝连连点了三次头。

他没有多说什么了。

百官的态度很强硬坚决不答应如果自己强行要求下来惹来的麻烦会很大。

虽然说皇权至上可没有百官的话也没有作用。

至于说什么直接换一批这完全是空谈国家每天有多少事情?耽误一天都不行。

如若直接换一批大夏想不出事都难。

而且能在朝堂上的官员背后都有无数势力他们要是全部被革职了大夏也就彻底乱了。

最终永盛大帝深吸一口气。

缓缓开口道。

“东厂之事朕再三思一二不过设还是要设先斩后奏之权收回调遣之权改为辅左悬灯司与镇府司竭力配合东厂至于调查之权保存。”

“刘言给朕好好查一查和亲之事到底是谁在幕后搞鬼。”

永盛大帝以退为进这群官员最怕无非是先斩后奏外加上东厂权力过大。

既然如此那就稍作更改把这些权力先收回往后再看。

只是此言一出。

李善依旧开口道。

“陛下此事臣会调查的水落石出请陛下放心给予臣半年时间会给陛下一个交代。”

“东厂之事无论如何不得以宦官掌权可设东厂监督百官但由大儒掌控否则人心惶惶于朝政不利与大夏不利。”

李善面无表情道。

他还是拒绝。

这种事情就是不能答应除非让大儒来管毕竟大儒会站在一个中立角度处理事情不会偏袒皇帝也不会偏袒他们。

这些宦官不一样纯纯的就是偏袒皇帝。

甚至说难听点就是皇帝的走狗让他们掌权绝无可能。

“大儒掌管?”

“你怎么能确定此次和亲与儒家没有关系?”

“少给朕废话如若尔等不答应全给朕告老还乡。”

永盛大帝倒也直接。

自己退了一步结果这帮人还不让步那就都别玩。

可是当此话一说。

李善却神色坚定将自己头上的官帽缓缓摘下。

“既陛下执意臣李善今日辞官。”

李善开口。

一瞬间大堂安静到死。

几乎令人窒息。

堂堂大夏宰相当朝辞官?

这事足够引起王朝动荡。

可下一刻又是一道声音响起。

“臣胡庸愿辞官回乡。”

是吏部尚书的声音。

胡庸开口不过话术要好一些没有李善这么刚。

很快一道道声音响起。

文官这边几乎一个个脱帽。

武将一块也在咬牙犹豫最终还是深吸一口气将官帽摘下。

因为如若皇帝执意如此。

他们早晚要出事。

与其如此不如现在乘着有人带头一起闹事。

反正法不责众。

这一刻。

永盛大帝沉默了。

可内心的愤怒却如同火山喷发一般。

怒不可遏。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