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大夏文圣
  4. 第二百零九章:不夜城开张!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日进百万【求月票】
设置

第二百零九章:不夜城开张!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日进百万【求月票】(2 / 2)


百姓们好奇一个个围在这里。

盐这玩意可不是小东西。

各大王朝对盐都管控的很严格这可是朝廷的一笔重要税收。

官盐价格极其昂贵大部分百姓都买不起有句话叫做一两黄金一两盐虽然没这么夸张但实际情况还是比较昂贵。

差不多一两银子一斗官盐京都内除了正儿八经小康家庭买得起官盐大部分都是购买私盐。

但百姓们看向这一桶桶的盐如雪花一般极其漂亮比官盐好看太多了。

“诸位一升盐卖二十文。”

“这可不是私盐实打实是官盐这是朝廷的卖盐证诸位可以看看。”

“再说了侯爷开的不夜城怎可能贩卖私盐?而且真卖私盐敢这么明目张胆吗?”

伙计开口告知百姓这盐的价格。

只是价格一说所有人都震惊了。

“什么?一升这样的盐才卖二十文?一斗岂不是二百文就够了?”

“这不是比官盐还便宜?”

“朝廷的官盐一斗一两你这里才卖一斗二百文?给我来一斗。”

“我要一斗我要一斗。”

“这盐是不是有问题啊?这么便宜?”

一时之间各种声音都响起有人震惊有人想要直接买还有人质疑这盐是不是有问题。

“诸位乡亲父老可以尝一尝。”

“这盐绝对没问题还是那句话侯爷的金字招牌岂会骗人?”

“至于为何这么便宜你们也不想想看这大夏不夜城是谁开的?是咱们侯爷开的啊。”

“侯爷最看重的是谁?不就是咱们老百姓吗?”

“一斗盐二百文大家如果想买这里已经有准备好的盐包。”

伙计大声开口。

这几句话一说瞬间打消了所有人的怀疑。

是啊。

他们怀疑谁都不会怀疑顾锦年先不说顾锦年是大夏侯爷即便不是大夏侯爷顾锦年的招牌摆在这里谁会质疑?

刹那间各种喊声响起百姓们争先恐后的购买这些细盐。

甚至一些百姓直接上前品尝一二顿时点了点头。

“好这盐真的好。”

“这盐比咱们家的官盐也好。”

“快点买啊再买就买不到啊。”

“还是侯爷好还是侯爷好啊侯爷知道咱们百姓生活不易直接以成本价给咱们各位街坊邻居你们可要记住侯爷的好啊。”

这一刻众人大喜纷纷掏银子购买好在之前就有所准备早就包好了细盐随着百姓交银一包包的细盐被售出。

购买热度瞬间点燃。

而且后面的百姓也一个个听闻有细盐卖二百文一斗而且品质还好一时之间惹来一阵骚乱。

好在这些伙计之前都被培训过这边百姓买了马上就被疏散离开往里面走大大缓解了人流量的问题。

等百姓走进内部后一个个货架琳琅满目的货物堆积如山这其中有各地的土特产还有一些精致的玩意。

主要还是以生活起居为主所以第一层基本上一排货架的东西全是一种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古代本身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新鲜玩意。

这些还是通过大夏龙舟运输过来的。

等走到一半路程后重头戏江中龙米出现了数十个伙计正在吆喝着。

向百姓介绍着这江中龙米把基本功效说出之后的的确确引来不少百姓关注。

可听完价格之后百姓们一个个不说话了。

二十两一石。

这是百货楼标的价格。

普通的粮米价格是六两银子一石这江中龙米售价二十两一石实话实说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还是有点小贵。

当然对于京都百姓而言其实也不算特别贵。

无非就是觉得没必要。

至于江中龙米的功效说句不好听的话没吃过谁知道效果如何?

所以人是多但多数以为又有便宜捡发现价格这么贵索性也就算了看看就差不多。

除了一些真不缺银子的人买了几石回去大多数都不买看看就好。

对比细盐来说江中龙米的销量明显没有细盐好是一点都比不过。

甚至一些孩童的小玩意都被拿走了不少还有一些书籍卖的都特别好比江中龙米好卖多了。

等到快结束的时候。

无数百姓又聚集在了一起。

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件神物。

镜子。

一块八尺高的水晶镜站在镜子面前清晰无比惹来了巨大的争议。

“这是水晶镜啊这是传说中的水晶镜啊。”

“这东西也摆放在这里?不怕被人撞坏吗?”

“还是侯爷大手笔啊这一面镜子价值连城。”

百姓们开口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下意识以为是某种用水晶打磨而成的镜子。

认为极其昂贵所以特意走远一些而一些女子倒也大胆直接来到镜子面前稍稍照了一下自己一些腼腆的女子则是假装路过然后快速离开。

都或多或少怕毁了这镜子。

甚至一些大人更是死死抓住自家小孩就生怕不小心撞到了真要撞到了卖了他们也赔不起啊。

“这镜子居然都有啧啧我当初在西域一带参加一位国君的晚宴人家就拿出了一面水晶镜那水晶镜几十万两白银都买不到。”

“而且还不如这块大也没有这块看的清楚你们都要小心点可前往不要撞坏了否则的话准备好一百万两银子吧。”

一位富商开口他先是炫耀一番自己的见识随后让众人都小心一点免得不小心撞到拿命都赔不起。

果然一听这话百姓纷纷让道保持跟这面镜子至少两丈左右的距离生怕搞坏来。

然而就在此时几名伙计站在梯子上大声吆喝着。

“诸位乡亲父老各位街坊邻居啊快过来看看啊。”

“此乃大夏镜是工部最新生产的镜子大家可以来看看镜面平滑清晰可见一面这样的镜子只需要一百两银子。”

“小一点的镜子五十两一面还有这些梳妆镜二十两银子一面大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随着伙计吆喝。

这下子数万人炸锅了。

尤其是刚才吹嘘的富商直接瞪大了眼睛。

“你说这玩意才一百两银子一面?你是不是说错了?少说了一个万?”

“你可别乱说话啊一百两银子一面我直接全买下来一万面我都买得起。”

一些富商开口他们这次过来就是看看热闹。

这镜子他们也见过不过见到的是水晶镜价值连城而且还不如摆放在这里的镜子。

实话实说这镜子卖一百万两银子绝对不贵是真的不贵。

即便制造的多卖的价格可以适当便宜一点十万两银子总要卖掉吧?

可现在告诉自己才卖一百两银子一面?

还有更便宜的五十两二十两?这不是唬人吗?

别说他们了连这些百姓都一个个忍不住出声。

“这么大的镜子才一百两一面?黄铜镜都不止这么点啊。”

“还有五十两的?你是不是少说了一个万字?”

“梳妆镜是什么?能让我们看看吗?”

无数人聚集过来。

镜子这东西对于京都百姓而言其实还真是必需品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比较注重形象。

尤其是一些读书人或者是女子就生怕自己脸上有点什么东西亦或者没有抹好妆容千金小姐有仆人。

大部分百姓也就只能让家里人看看。

虽然有黄铜镜但不说黄铜镜卖价也不便宜就光说两者的效果这黄铜镜比得过这水晶镜?

所有人都认为这几个伙计少说了一个万字。

听着这些话伙计们也是一个个无奈笑道。

“各位当真是一百两银子我们也反复问了一百遍昨天侯爷来了我们也再三确定用侯爷的话来说这就是给家人们的福利啊。”

“不过一人只限买一面大中小各自买一面当然还有更大的镜子不过更大一点的镜子价格自然贵一点要跟咱们的分铺掌柜定制。”

伙计们开口同时拍了拍手。

刹那间上百人走来搬来了一面面的镜子大的镜子差不多八尺高。

小一点的镜子五尺高这个是悬挂在家中的。

最小的就是梳妆镜两个巴掌大呈圆形凋刻着一些花纹。

随着一面面镜子摆放在众人面前这回所有人都激动了。

“我要买我要买。”

“这个我要我要。”

“我要一面梳妆镜。”

“给我来一面大镜子我没银子能不能先预订一个我现在回家取银子来。”

一时之间各种声音响起这热度比细盐还要高。

原因无他这种东西纯纯就是划时代的玩意啊买一面这东西回去多有面子啊?

不但有面子而且很实用啊。

所以热度极高。

而一些富商更是跑去跟分铺掌柜定制更好的镜子。

如此。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从卯时开张。

一直到戌时足足八个时辰大夏不夜城这才逐渐安静下来了。

整个过程大夏酒楼送来了凉茶以及一些糕点送给百姓免费品尝免得百姓等待时间过长。

同时还提供围棋象棋以及戏班子让百姓能在排队的过程中不至于那么无聊。

而出城的地方有专门的人派发一包江中龙米还有二两细盐。

一人一包。

赠送给百姓免费赠送一文钱不收。

这让百姓们兴奋的不得了啊。

开张第一天除了购买细盐之外一半的百姓没有花银子纯粹就是过来看看热闹剩下购买东西也就是买点小玩意。

即便是镜子这东西也只有两成左右的百姓购买价格摆在那里。

最低的也要二十两银子一面。

一些百姓也只能看看二十两白银可以买三石粮食四百多斤的粮食一家五口吃两个月。

买一面镜子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舍不得。

除非家里有女儿有女儿的还真买了。

眼下走了还送一份礼品还真的让不少百姓有些不好意思。

如此。

到了翌日。

丑时。

不夜城内。

顾锦年苏怀玉王富贵还有工部尚书王启新和礼部尚书杨开。五个人聚集在酒楼内。

王富贵拿着一份账薄认真无比道。

“光是今日大夏百货楼收账四百万两白银。”

“其中官盐占六成大夏镜占据接近三成其余一些东西占据一成左右。”

“官盐的价格扣除人力漕运费成本费毫无利润。”

“镜子卖出一百四十万两利润一百三十五万两白银至于其他物件利润五万两银子。”

“合计利润一百四十万两。”

“大夏酒楼收账九万两白银只有不到一成人入驻扣除成本等等实亏三万两白银。”

“一共盈利一百三十七万两。”

王富贵开口说完这个数字后一时之间王启新杨开等人脸色纷纷有些凝重。

盈利一百三十七万两听起来很夸张可大部分的盈利点都是镜子。

而镜子这玩意复购率太低了啊买了一面基本上不会买第二面。

并且该买的人这几天买完之后就很难卖了。

除非外省的人过来卖。

可这样做的话那还不如直接改名大夏镜楼专卖镜子就够了。

如果能一直卖的话也不是一件坏事但问题是这镜子也需要时间和材料去做而今又要搞龙舟宝船还要锤炼天外陨金哪里可能去全力搞镜子啊。

所以这个数字听起来没问题。

但对比他们的预期来说意义不大啊。

“锦年哥这镜子的价格咱们要不要抬高一下。”

“不然的话过不了几天镜子估计就难卖出去了而且有不少商人问咱们能不能大批卖价格只要合适他们都能接受。”

“还有盐的价格能不能提高?外加上龙米价格其实可以降低一点都没多少人买。”

王富贵开口询问顾锦年。

按理说官盐是用来吸引百姓的利润最大的应该是江中龙米。

可没想到的是利润最大的居然是镜子。

不是一件好事啊。

“告诉那些商人不批卖限制一人一面而且跟悬灯司说一声严禁私自贩卖镜子超过五面以上贩卖严查到底。”

“这官盐价格不变。”

“龙米的价格也不变不过贴出告示限价一个月一个月后龙米价格增长至二十五两一石。”

顾锦年开口进行了一些变动。

而听到这话王富贵不由郁闷了。

“锦年哥。”

“这官盐价格不变我明白可龙米卖不出去为何还要提高价格啊?”

“这不是更卖不出去吗?”

王富贵有些好奇觉得顾锦年这样做不是让生意变得更差吗?

然而就在此时工部尚书王启新的声音响起了。

“这里就不懂了。”

“大夏龙米之所以卖不出去并非是因为这米不好而是百姓不识货。”

“他们没有吃过这龙米二十两银子一石他们觉得很贵这很正常但侯爷特意给每个人准备了四两米这些百姓回去之后也必然会蒸煮做饭。”

“等吃了以后就不怕他们不买了。”

“如今再贴一个这样的告示百姓也就不会顾前顾后了。”

王启新如此说道。

让王富贵顿时明白了。

只不过话是这样说的但到底如何就真没人知道了。

一切的一切还是要等几个时辰后看看情况再说。

“侯爷明日还有朝会老夫就先行告退了。”

“如若有什么需求让人传个话即可。”

此时此刻王启新站起身来告退。

“两位慢走。”

“本侯就不远送了。”

顾锦年点了点头。

待两人离开后顾锦年拍了拍王富贵的肩膀道。

“王兄。”

“再招一批工数量是现在的五倍不然的话过不了几天人手只怕不够。”

说完这话顾锦年离开。

看着顾锦年离开苏怀玉也跟着离开。

留下满脸懵的王富贵还要招五倍的人?

而此时马车当中王启新与杨开坐在马车内彼此的眼神都充满着担忧。

“唉就不知道老夫的预测准不准了如若准的话这个大夏不夜城当真要日进斗金。”

“若是不准的话就麻烦了。”

王启新对大夏不夜城是给予厚望如今有点情势不对虽然自己能解释清楚可还是有些难受啊。

“放心江中龙米必然能成为最热销的东西。”

“再说了以目前的收益来说也差不多回本了真就光卖这镜子也绝对不会亏本无非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杨开出声给予王启新信心。

“如果当真不太好的话只能卖镜子了回本了就算了这镜子也不能一直做毕竟耽误工部的事让其他人知道了还要参老夫一本。”

王启新出声。

镜子这东西的确给了他一点安慰有这东西这次生意亏肯定是不会亏的。

就是盈利不大。

毕竟大夏不夜城的投入成本已经有三十万两黄金了这其中还没算上人工成本以及占地成本全是朝廷出的。

不然的话换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三十万两黄金打造一个这样的地方。

而且这才仅仅只是第一期。

光是这第一期工程就有一万人干活方方面面每个细节都有人在干活。

而这一万人的工钱每个月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他自然担心啊。

只是。

他们不知道的是。

此时此刻整个大夏京都灯火通明啊。

如王启明猜测的一般。

百姓们领到了江中龙米直接就回家蒸煮这米。

一家人吃完以后彻底睡不着了。

先不说口感有多美好就光说这种感觉就让整个京都沸腾了。

吃完以后气血翻涌生龙活虎不说而且还感觉有一种使不完的力气。

很爽极其的爽。

长达一个多时辰身体都是暖烘烘的有些老人吃完以后气色都红润了不少。

联想起百货楼内那些推销江中龙米的伙计所言。

这下子百姓们那里还坐得住啊。

有人还记得那些伙计怎么推销的当下把这些话传了出去。

“这米吃了以后延年益寿百病不侵稳固气血男人吃了以后体魄健壮女人吃了以后可以滋阴养颜男娃娃吃了以后能变聪明以后个个八尺身高女娃娃吃了以后亭亭玉立白净漂亮。”

“老人吃了以后比吃一根千年人参还要好啊。”

“而且听说这米是皇室特供如果不是天命侯顾锦年顾侯爷亲自出面皇室根本舍不得拿出来卖。”

这是第一版传言还算没什么大问题无非就是吹嘘了一下。

第二版就直接了把这东西吹成灵丹妙药。

但最后第三版彻底让京都沸腾那就是这玩意壮阳。

这下子整个京都百姓彻彻底底坐不住了你说延年益寿我不信你说百病不侵我也不信。

可你说壮阳不好意思我这个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万一真有用呢?

可以说今天整个大夏京都热闹的不行去过大夏不夜城的百姓给大家讲述着里面有多好玩。

有多少好东西。

官盐是一种龙米是一种镜子也是一种而且还有礼物送。

于是乎去过一次的百姓斩钉截铁说等天亮开城了还要去。

而没去的百姓一个个起了心思啊。

有便宜的官盐还有这种什么江中龙米再加上还有镜子。

即便过去不买还送东西还能免费看戏还有凉茶喝欣赏一点景色。

绝对是不亏的事情啊。

就如此。

一直到了翌日。

天刚亮。

北城门口。

北门统领望着乌央乌央的百姓不由咽了口唾沫。

“快点通知上面出事了。”

北门统领内心发憷因为他一眼眺望过去出城的队伍至少排了几十条街啊。

这谁顶得住?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