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舌尖上的大宋
  4. 第957章:驴肉火烧(下)
设置

第957章:驴肉火烧(下)(2 / 2)


“河间处处毛血旺巧妇擀面似纸张。

做出火烧加驴肉一阵风来一阵香。”

后来回到宫中时忽而想念驴肉火烧的美味乾隆皇帝也心痒难耐便差人去河间找了个当地制作驴肉火烧的大厨进宫侍奉还封为了御厨专职制作驴肉火烧。

也是自此开始乾隆之后的历任皇帝也都喜欢上了驴肉火烧的美味一直在御膳房设置专职制作驴肉火烧的御厨。

直到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之后宫中一位河间籍的专职制作驴肉火烧的御厨小德张战乱之下孤身逃出了紫禁城回到了河间老家。

小德张一生制作驴肉火烧也没有旁的生存技能为了生活他在河间开了一家店面很小的驴肉火烧店叫做万贯驴肉火烧。

万贯小店做出来的驴肉火烧味美实惠很快就得到了河间百姓的认可一时声名大噪宾客盈门据说当时许多人宁愿步行几十里路也要一尝这家小店的驴肉火烧的美味。

而这家万贯小店也就是后世闻名全国的“功夫驴”的前身了。

卢进义请杨怀仁等兄弟们品尝的是当时流行的保定驴肉火烧兄弟们尝过之后全都毫不吝惜的大加赞赏说驴肉确实是一道人间难得美味。

不是有句俗话说嘛“天上龙肉人间驴肉”这话说的是一点儿都不夸张。

龙肉嘛古人都知道说的不是真正的龙而是一种叫作飞龙的野禽后世的学名叫做花尾榛鸡是一种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一种野山鸡。

飞龙分部其实很广数量也不少只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过猎人进山狩猎的方式获取飞龙肉的途径相对狭窄所以显得飞龙肉十分珍贵。

而冀中大地上在宋朝就有很多人家饲养家驴所以驴肉的获取上比获取飞龙肉要简便了许多。

杨怀仁就觉得眼下吃的到的驴肉火烧就非常实惠巴掌大的火烧皮里夹了相当于两倍火烧重量的驴肉配以小黄瓜让驴肉吃起来肥而不腻加上外边的火烧皮香酥可口吃起来那是一个满口留香。

当然杨怀仁觉得后世因为制作方法和调味料的丰富在驴肉的制作上有了更好的手艺而如今的驴肉火烧是一种显得更加淳朴原始的独特风味。

还有一种在当地特别受欢迎的夹了驴板肠或者驴杂的驴肉火烧当地人是非常推崇那个特殊的味道的外地人可能会因为接受不了驴肠的特殊味道而对它不太感冒而已。

当地人还有句笑话叫做“宁舍了孩子他娘也不舍的一口驴板肠”的戏语可见当地的百姓对它的喜爱。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