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从陈桥到崖山
  4. 夷简首相篇
设置

夷简首相篇(2 / 2)


于是做得越多就越让那个人憎恶。3月上旬范仲淹回来了。回来后的官职有点闲是天章阁待制。

“阁”或“馆”在宋朝的官职里非同小可如龙图阁、昭文馆这都是非常有名的建筑物。但千年后的我们之所以知道它们。很大程度上是因“龙图阁大学士包拯”之类的显赫名头但实际上最强的却是昭文馆、集贤院。

天圣年间之后首相必加昭文馆大学士、次相必加集贤院大学士的头衔。等而下之各处馆、阁的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职也水涨船高。其中就有天章阁系统。

天章阁建得有点晚是赵祯父亲赵恒在大中祥符年间拜神时盖起来的位置在皇宫里龙图阁北边、会庆殿西边。赵恒死后天章阁成了遗产很有些神圣和怀念的味道。官职也由它来命名。但这一套官职小的可怜所谓“天章阁待制”不过就是皇帝的侍从、跟班的。

可范仲淹在他的人生第一光、上书要求刘娥还政时的官职是秘阁校理也不大和天章阁待制差不多。但经努力后。己升到了知谏院的右司谏这也可说是位高权重了吧?可这次下乡改造连治水这样的累活都搞定了官职却居然昔日重现。再次回到了侍从。这只能证明一件事:帝国宰相吕夷简他的肚子不太大定撑不下一条船。

侍从就侍从。范仲淹一点都没反对。天章阁就在皇宫里侍从早晚都会见到皇帝以范仲淹的才学和名声几乎天天都能得到和皇帝聊天的机会。想象一下不必写奏章随时都能发表意见的乐趣吧。

时间不长大概三四个月之后吕夷简突然托人给他带了句话“待制乃侍从非口舌之任”提醒他你现在是个跟班的拜托别再像以前做言官时那样说三道四。

可范仲淹振振有辞“论思政侍臣职余不敢勉”给皇帝进言讨论政治正是侍从该干的活我可不敢偷懒。

这就给吕夷简出了个难题对这样的人还能有什么办法呢?不急。有一本书可以教你——9月参知政事宋绶集合中书省政事堂的各位宰相的智慧写成了419册的《中书总例》宰相们该怎么干活这本书里什么都有。

书成之后吕夷简喜不自胜逢人便讲——自从有了这套书就算只是个蠢人也能当宰相了…

11月8日废皇后郭氏突然去世。案情分析如下:

仁宗陛下某天偶然到后花苑去玩偶然看到了一乘积满灰尘的小轿。那是他前妻经常坐的…那一天皇帝呆呆的站了很久然后提起笔来写了点什么命人送到了长宁宫。前皇后、现玉京冲妙仙师郭氏看了突然流泪那是首《庆金枝》她丈夫还在想她。郭皇后伤感之余写了首和词回赠赵祯。据记载词句哀惋凄切皇帝看了后更难过立即命人悄悄去请前妻坐上小轿秘密进宫见上一面。但没想到被拒绝了。前皇后有一条件:如要她再进宫必须“百官立班受册万可”也就是要再当皇后。

这…就是条件?史称赵祯犹豫了长时间的沉默不置可否。

但皇宫是个森严寂寞的地方宫女太监们唯一消遣就是刺激性的八卦小道消息。前皇后要求复位的条件就像疾速流淌的暗流从她的长宁宫瞬间就流到了信息终端——大太监阎文应的耳朵里。紧接着消息外传首相吕夷简也知道了。

然后来看现场:年底赵祯按惯例出宫到南郊举行郊祀大典——长宁宫里的郭氏突然生病——阎文应带御药院的医官去看病。御药院的头叫阎士良是阎文应的儿子(亲的?干的?不详)——几天后郭皇后暴亡——赵祯回宫才知人死了很悲痛但没办法只能重新追册郭氏为皇后以最高等级出殡发丧。

只要稍微知道点内幕的人就都会闪出一念头——郭皇后是阎文应害死的手段是趁机下毒。说不定就连最初的得病都是他派人做的手脚。谁让他儿子是御药院的还就在现场?

但问题关键是没法指证不仅没人证连物证都没有。那是皇后啊不管是不是前妻都是皇帝陛下的私人产业以为死了就能让你随便去解剖求证?

可眼睁睁看着这死太监逍遥法外那大宋还要那么多言官干什么?这时御史台和知谏院都元气大伤了上次废皇后风波之后台、谏内部大批换人换上的都是吕大宰相的亲信。效果非常好应该说直到吕夷简倒台为止言官们基本就再没找过皇帝和宰相的麻烦。

可这次是例外如这样的事都可沉默那大宋天下到底姓赵还是姓吕?知谏院中有人站了出来姚仲孙、高若讷联名弹劾阎文应罪名是毒死前皇后不过证据嘛比较搞笑:赵祯去南郊举行郊祀大典时有人听到阎文应在行宫里大声骂人被骂的是御药院的人。你得动用相当丰富的联想才能联系到后来郭皇后的死——御药院的人本没想下毒是被阎文应威胁的…

很恶搞。如是真的话那是不是满行宫的人都该听到诸如“去把这包药给那贱人吃了你得保证她一吃就死不然你就去死”之类的吼声?那还是威胁吗?那是在向大宋所有君臣的基本智商挑战!

但两位言官不这样想。我们知道没证据正因这样我们才更要不讲理!

经反复较量阎文应和他儿子阎士良都被贬职赶出京城。可处罚下来了阎文应居然拒不执行我就是赖在京城里不走你奈我何?言官算什么?皇权又算什么?圣旨不如草纸!谁让我上面有人!(未完待续。。)</dd>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