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我要做皇帝
  4.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节 舆论汹汹
设置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节 舆论汹汹(2 / 2)


譬如几人知道著名的《岳阳楼记》所称赞的那位滕子京其实是一个大贪官兼大混蛋?

而董仲舒这篇文章一出在舆论的炒作下很快就形成了风潮。

在士大夫和贵族阶层制造了巨大的影响力。

无数人都诵读着董仲舒的这篇文章。

起初这些人只是在家里自己读着玩当他们发现国家和朝廷无动于衷后这些家伙开始在大庭广众之下宣讲起来。

然后一些拿了钱或者有利益牵连的家伙在发现似乎天子和朝廷的鹰犬竟然连这个也不阻止后胆子愈发的大了起来。

再加上商人的钱和某些大臣贵族的权在背后怂恿。

于是有人开始集会了。

当然他们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集会——那会被长安百姓打死的。

他们也很清楚实际上他们制造的声势只在上层。

甚至连中层都不支持他们。

毕竟长安城年久失修许多闾里哪怕是中产阶级居住的闾里也早已破败不堪污水横流。

尤其是渭河汛期来临时常常会制造内涝。

尚冠里和戚里以及周边的贵族区当然不会受到影响——即使有也会有军队、仆人予以清扫和疏导。

哪怕河对岸都可以看海了但尚冠里和戚里绝对会干干净净。

所以在这一次风波整个中下层和上层的民意是完全割裂的。

尤其是那些在商人手里有着利益的贵族完全是不管泥腿子去死的。

这很好理解。

就像历史上武帝的舅舅田蚡嘴里面忧国忧民但遇到洪水却毅然决堤泄洪导致黄河淹没了整个河南地区而且田蚡还极力阻止其他人去堵决口——因为这样的话很可能下次洪水来的时候就会淹掉他自己的封国。

所以后来武帝曾经说:使武安(田蚡)在族矣!

于是在现在知道自己说的话可能会引起公愤但却又想制造声势形成压力的士子们纷纷选择了在各地的乡校集会。

他们的选择当然是很正确的。

因为乡校之中是中国言论最自由的地方。

在这里只要不是光明正大的讨论今天杀进未央宫干掉姓刘的再怎么议论国家政策那也是他们的权力。

而且这个权力还是受先贤保证的。

子产不毁乡校被诸子百家一致认为这是君子所为也是必须受到推崇和尊重的行为。

所以一时之间整个长安各处的乡校几乎都被儒家的士子们占领了。

这些家伙高举着董仲舒的旗帜大声念诵着董仲舒所写的那篇《大义之所本》一个个群情激昂。

“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在靠近戚里的一个乡校里董仲舒的大弟子吕步舒大声疾呼痛心疾首声泪俱下的道:“方今食禄之人身宠而居高位乘富贵之资多其牛举广其田宅而民则日削月瘦寝以大穷……”

一群拿了钱的地痞无赖和游侠们纷纷鼓噪大喊:“不可与民争利不可与民争利啊!”

乡校内外彩旗飘飘甚至有人痛哭流涕哭诉着:“我等本小本生意奈何食禄者汹汹这日子没法过了啊……”

而在另外一个乡校里也有儒生粉墨登台大声疾呼:“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夫煌煌求财意而所匮乏者庶民之意也而煌煌求仁义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

“食禄之君违于义而竟于利其义何在?”

同样数十位地痞无赖和游侠们大声鼓噪:“与民争利此圣人之所非也吾等万万不能答应!”

………………

一时之间几乎整个长安的声音都似乎只有他们的声音。

广大下层人民和中产阶级被他们摁住了嘴巴扼住了喉咙竟然无处发声。

唯有在远离长安的墨社之中才有墨者大声批判儒家的这些行为。

但墨社离长安太远。

而且墨家所能得到的力量太少。

若无君权加持墨家的声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一时间长安舆论汹汹。

孔子、孟子的招牌都被人们高举。

乡校内外声势浩大的‘反与民争利’运动来势汹汹以至于连少府和内史衙门都吓的不敢轻举妄动。

面对少府和内史甚至是京辅都尉、执金吾以及五官中郎将请求‘肃清舆论’的镇压声音。

刘彻冷笑了一声道:“无妨卿等无须再议……子产不毁乡校太宗除诽谤之罪朕岂可堵塞言路……”

事实上刘彻很清楚这些官僚的要求有些是自己的本能反应而有些则是别有用心的推波助澜。

想想看假如刘彻用军队用刀剑堵住了这些儒生这些商人的嘴巴。

但结果肯定只会适得其反。

甚至说不定还会被儒家骗了廷杖!

刘彻可没有这么傻!

“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面对再三请求给与指使的官员刘彻只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