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走进不科学
  4. 第三百零三章 任务完成倒计时(9.6K!)
设置

第三百零三章 任务完成倒计时(9.6K!)(2 / 2)


如果硬要搞个排名的话。

1850年科学界的阵容无论是物理史还是数学史上都能稳居前四——如果小麦和基尔霍夫黎曼老汤四人能够早出生十年1850年的这套阵容甚至有机会冲击第二的宝座。

想到这些徐云也便释然了。

随后他再次拿起笔开始写起了极化流程:

“在无水乙醇介质中用磨机球磨十二小时将湿料在一定温度下烘干然后置于带盖钢玉坩埚中在700-900c下预烧两小时”

“取出后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二次球磨30分钟将湿料在一定温度下烘干即得到预烧粉体在预烧粉体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钙钛矿进行造粒”

“将陶瓷圆片打磨抛光、清洗、烘干在两面涂覆银浆于一定温度下烧渗银电极”

“被银后在120c的硅油中加电压3000

v?mm-1极化30分钟在室温下静置一天后测试其电性能”

作为凝聚态物理的在读生徐云对于压电陶瓷制备方式的掌握度可以说刻进了骨子里。

比如说烘干温度是70度烧渗银电极是850度等等这些数据他都倒背如流。

不过出于低调考虑他这次没有将具体的数据写清楚——毕竟这是‘肥鱼’的成果嘛。

反正剑桥大学家大业大。

实在不行就慢慢实验摸索用穷举法尝试总是能确定出最合适的实验温度的。

待压电陶瓷的环节顺利突破分析机在设备上的核心难点基本上可以宣告清零。

剩下的便是阿达负责的代码编写的问题了。

换而言之。

徐云离完成任务的那天也越来越近了

十五分钟后。

徐云将写好的配方交给了基尔霍夫。

这位德国人当即离开实验室以法拉第助手的身份前去准备起了压电陶瓷的制备。

待基尔霍夫离开后法拉第拿起茶杯抿了口水打算宣布散场。

不过话将出口之际他忽然顿住了。

徐云见状不由与小麦和黎曼对视一眼出声问道:

“您怎么了吗法拉第教授?”

法拉第闻言轻轻点了点头答道:

“没什么大问题只是突然想起了一件小事。”

众人连忙摆出洗耳恭听状。

只见法拉第环视了实验室一圈目光最后落在了真空管设备上说道:

“今天大家只顾着做实验到现在估计都忘了一件事——之前计算出荷质比的微粒也好这道神秘射线也罢我们都还没给它们取名字呢。”

众人闻言一愣旋即先后恍然。

对哦。

除了刚刚在计算机上运用的真空管衍生改良之外。

法拉第他们今天算是主动和被动兼具的做了三个实验其中只有阴极射线在一开始就被取了名字。

剩下的阴极射线中那个比氢原子还小的微粒以及可以照射鱼骨的神秘射线可通通都还没命名呢。

早先提及过。

目前已知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这个名字随着道尔顿原子论的提出已经成为了一个普众化的概念。

而法拉第等人新发现的带电粒子质量只有原子的千分之一即10的负3次方。

用量级来描述就是差了三个级别带电粒子显然不再适合套用原子这个名字了。

徐云作为后世来人自然知道这个粒子叫做电子在2022年都是最小的微粒之一。

但问题是

电子的命名人是jj汤姆逊如今这位别说受精卵了连他爹都还只是个单身狗呢。

x射线也是同理。

伦琴如今虽然比jj汤姆逊好点但也依旧只是个穿着开裆裤的小娃娃年纪不过五岁。

在这种情况下。

伦琴也好jj汤姆逊也罢他们已经不可能影响到x射线和电子的取名了。

法拉第和高斯韦伯三人真的能想到和历史上一样的名字吗?

随后法拉第想了想转头对高斯道:

“弗里德里希你对那道神秘射线有什么想法吗?”

“我吗?”

高斯眨了眨眼沉吟少顷缓缓道:

“迈克尔你说叫它内巴斯特光线如何?”

徐云:“?!”

不过徐云还没来得及开口法拉第便先一步摇起了头:

“不好不好名字太难记了要不叫它哉佩利傲光线怎么样?”

“不怎么样我觉得内巴斯特最好听!”

“口胡明明是哉佩利傲更高一听就很有力量!”

徐云继续:“”

好在此时相对比较可靠的韦伯说话了:

“迈克尔弗里德里希这道光线可是麦克斯韦同学发现的我觉得把命名权交给他如何?”

听到韦伯的这番话。

原本还在争论的法拉第和高斯不由停下了动作对视一眼旋即齐齐点头:

“也好就交给麦克斯韦吧。”

说完法拉第便看向小麦对这位苏格兰小青年说道:

“麦克斯韦就由你来取个名字吧。”

小麦原本还在旁边吃瓜呢结果忽然发现手里的瓜忽然直愣愣的砸到了自己脸上表情不由有些愕然。

不过很快。

他的心态便调整了过来毕竟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并且可以说是很荣耀的事儿。

只见他沉吟片刻慢慢说道:

“几位教授今天发现的这道光线的所有表现都冲击到了我们的固有观念内外充满了迷幻与未知就像是一个模糊的未知数。”

“而数学中的未知数往往用x来表示。”

“所以我感觉‘x射线’或许是个不错的名字。”

“x射线?”

法拉第在嘴中重复了一遍这个名词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各个民族、地域对于‘未知数’的称呼也各有不同。

例如华夏把未知数叫做元天元地元说的就是这玩意儿。

埃及则叫做‘缪午’发音起来跟猫在叫似的

而欧洲对于未知数的表达则不太一样在公元前到17世纪之间都相当凌乱各有各的叫法。

比如古希腊的丢番图用Ξ、Π、ξ来表示未知数彪特用过a、b、c表示、韦达用的则是a、e、i。

这种乱象一直持续到了1637年。

笛卡儿在《几何学》中第一次使用了x、y、z表示正数的未知数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而xyz三个未知数中x的排名又是头一位代表着起始。

以此来表示未知射线似乎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简洁好记同时又有意义。

只见法拉第和高斯、韦伯彼此对视一眼甚至不需要出声讨论三人便同时点起了头。

于是乎。

x射线。

这个与本土历史相同的名字同样出现在了这个时间里。

在给x射线取完名字后。

法拉第又看向了徐云笑容真诚的问道:

“罗峰同学接下来我们该给微粒取名了——肥鱼先生有给它命过名吗?”

徐云沉默片刻摇了摇头:

“没有。”

法拉第想了想又问道:

“那么在东方文化中有什么描写极小物质的词语吗?”

眼见法拉第两番话都围绕着肥鱼和东方再看看对方脸上的笑容和洒脱徐云的心中不由闪过了一丝恍然。

其实刚才他还在纳闷呢:

x射线的发现顺序明明要在电子之后为什么却偏偏先被拿出来取名呢?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法拉第随意做出的选择但现在看看

原来根由在这儿:

他们不愿居功于己。

比起带电粒子x射线的发现无疑带着极强的巧合性。

加之‘肥鱼’所处的时代底片尚未出现肥鱼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掌握x射线的特性。

因此法拉第便很坦然的将命名权进行了内部分享——整个过程都是他们几人共同协作完成的没有依靠任何外力。

但电子却不一样。

无论是真空管还是其他实验思路都是‘肥鱼’在‘死前’就设计好的方案。

法拉第等人顶多算是验证了肥鱼的猜想不能算是第一发现人。

加之这几位大佬的人品在历史上又是个顶个的好:

法拉第从未抹黑过他人还把自己收入的一半拿来救济穷人。

高斯性格相对冷漠一点不擅言语。

但对于弟子或者求学的其他数学家基本上都是有信必回甚至主动承担了许多非弟子但有潜力的学生的学费。

韦伯就更别说了。

哥廷根七君子为了正义连命都可以不要和纽曼推导出了法拉第定律为了致敬直接用法拉第的名字命名死后把所有钱都捐给了莱比锡大学。

在人品这块两个集团军的小牛都不够他们打的。

因此他们便不打算居功于己而是想着把电子或者说未知微粒和肥鱼挂钩以此来致敬这位先贤。

厚道人jpg。

不过虽然法拉第在这方面展露出了好意徐云却并没有将电子的命名权占为己有的想法。

因为电子与杨辉三角之类的不同。

在原本历史中它的发现过程与华夏先贤并没有多大关系。

杨辉三角在华夏历史中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佐证比帕斯卡早了足足393年——这还是没算贾宪成果的数字。

如果老贾有实际书籍出土这个时间还可以提前六百年。

因此对于小牛副本时的徐云来说。

将属于老祖宗的拿回到手里这事儿他做的坦然无愧一点都不会觉得对不起帕斯卡。

但电子却不一样。

华夏古代对于微粒的认知并不深绝大多数都仅限于哲学范畴。

固然有人从物理角度发出思考但受限于科技水平他们也几乎没有取得过什么实质性的成果。

电子属于近代物理学体系才会接触到的内容属于别人家的财富。

古语有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如果啥都要扣上华夏的buff那么咱们岂不是和棒子无异了吗?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表情一正对法拉第说道:

“法拉第先生东方最小之物为凢此物细如针尖非囚者不可得见。”

“不过凢再小离这种微粒还是有所区别的。”

接着他顿了顿正准备推辞的时候脑海中忽然冒出了另一个想法便又说道:

“对了法拉第第教授我记得科学界为了纪念您的贡献用您的名字定义了一个物理量?”

法拉第轻轻点了点头虽然不清楚徐云为什么提这茬脸上还是隐约扬起一丝自豪:

“没错是电容的标准单位——虽然目前还没有以官方的名义定义但欧洲已经基本上都默认使用这个单位了。”

“如今电学的物理单位越来越多或许再过几年便会举行一次国际范畴的电学大会彻底将一些单位定下来。”

徐云跟着点了点头。

电容的单位和库伦安培一样真正被全球定义的场合是1881年的全球国际电气大会。

但大会只是为了给那七个单位盖个终章在此之前它们在欧洲早就流通数十甚至上百年了。

随后徐云微微一笑说道:

“法拉第教授那可真是太巧了。”

“您看啊这个未知微粒带的是负电会被电容吸收而电容的标准单位反馈的又是多少库伦库的电荷会产生的势能差。”

“既然如此我提议不如就用电容的单位法拉来命名吧也就是”

“法拉粒!”

注:

昨天睡了十五个小时但每次都是睡四五个小时就醒一次过了一会儿又犯困如此反复效率低的可怕。

谁有没有办法能快速调整生物钟的啊快疯了。

今天快万字更新求个月票吧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