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走进不科学
  4. 第四百八十一章 即将开启的永陵
设置

第四百八十一章 即将开启的永陵(2 / 2)


举手的学生是个皮肤有些黝黑的高大年轻人看起来像是个土木专业的提桶老哥开口就是一阵大嗓门:

“翁导听说咱们学校入选了永陵挖掘的合作单位了是吗?”

翁同顿时一愣。

台下也很快响起了一阵低沉的讨论声。

对于这些考古专业的学生来说永陵这个字眼并不算陌生不需要检索百度就能瞬间锁定对象:

明朝十三陵之一位于燕京郊区。

随后翁同深吸一口气对这个学生说道:

“这位同学你是从哪里听到的消息?”

男生很快从桌上拿起了一架手机上头还隐约可以看到亮起的屏幕:

“热搜上看到的说是国家准备开始挖掘永陵咱们学校还是唯一的合作单位呢。”

翁同闻言同样掏出手机登上了微博。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翁同是不太喜欢上微博和贴吧的——因为消息太乱了。

不过一个月多月前他听说了社交平台被整治的消息便试着下了个微博上了两次发现版面确实干净了不少。

这段时间里他便也养成了有事没事上去刷两下的习惯。

因此很快。

他便找到了对应的热搜。

热搜的发布者是新h社内容也非常简单:

【接gwy办公室今日讯上月多位历史学者共同提交的永陵定项委员会申请已通过审批我国即将展开对明朝十三陵中嘉靖皇帝的陵寝永陵开展发掘工作】

看着这条新闻翁同不由摸了摸下巴。

作为整个项目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实际上不需要这条新闻告知翁同便早就知道了很多未曾公布的秘密。

眼下令翁同有些意外的是

这份公告来的略有些快。

毕竟他从拿到许可书到现在也就过了四五天的时间。

按照正常流程此时项目还在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流程才对。

想要向社会面公示最少也还要一周左右。

当然了。

这个念头持续时间倒是不长转瞬即逝。

毕竟永陵位于燕京附近流程上不用像其他项目那样走省、市的流程所以快点倒也不足为奇。

而在这条微博的下方有一位用户留了个言:

【听说这次挖掘项目是金陵大学协作申请下来的顺带一提上一个参与帝王陵寝的高校叫做中科大陵墓叫做定陵笑】。

这条留言的发布者是个个人账号不过认证栏上则写着某考古杂志的供稿人看起来也是个业内人士。

难怪台下的那位学生会问这个问题

随后翁同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对台下的那位学生说道:

“这位同学如你所见永陵的挖掘立项书已经过了审金陵大学也确实是申请方之一。”

“不过至于咱们学校是不是唯一的参与单位参与的程度又有多深这我就暂时没法告诉你准确答桉了。”

翁同说的也是实话。

新h社历来是官方喉舌它在这时候发表立项消息就代表立项书要不了多久就会正式公布——说不定这时候就已经铺在官网了。

而立项书一旦公布金陵大学是申请方的事实自然也无法掩藏。

所以这时候遮遮掩掩还不如爽快的承认。

反正又不是什么详细的秘密。

至于后半句话嘛

金陵大学的参与程度他确实也不了解。

是整个考古系、半个考古系还是抽调个别人手这都不是他所能决定的。

台下的男生显然也很清楚这点因此他又换了个话题:

“那么翁导永陵大概什么时候可以正式开始挖掘呀?”

“正式挖掘?”

听到这个字眼翁同脸色再次严峻了不少:

“那恐怕要一段时间了去年最后阶段的几堂课我们上的就是考古挖掘的相关内容。”

“所以大家应该都知道从立项书过审到项目开始挖掘普遍需要很长的耗时。”

“其中最困难的就是墓室结构探测现如今的遥感技术只能测绘出一个比较简单的大概样貌。”

“也就是某些坑位里有没有积水、室内有没有明显的坍塌等等。”

“至于风险类的问题——比如某个墓室预先存在结构缺陷一旦开门结构就会失去支撑从而塌方这种情况我们是很难预先得知的。”

“室内结构探测不清楚具体的施工方案就难以锤定考虑到定陵的例子在前说不定要个一两年都有可能。”

翁同的这番话说完。

台下再次响起了一阵议论声众人看起来对这个时间跨度有些失落。

不过很快。

那位男生便又举起了手眼中露出了一丝好奇:

“翁导那么按您的说法如果咱们能够完整探测出墓室内部的情况是不是就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挖掘?”

翁同点了点头但很快又叹息一声解释道:

“可以这样说在一项大型挖掘项目中结构探测往往会占用70%甚至80%的耗时。”

“比如甘肃qy市南左新石器时代遗址2107年立项探测考察花了快四年时间——当然其中有那啥的原因总之直到2021年才正式开始挖掘。”

“挖掘正式开始后第六天就有不少白色堆纹陶和朱砂彩绘陶出土了。”

说着翁同似乎也来了兴致拿起水杯抿了一口又继续说道:

“还有离咱们金陵就八十多公里的镇江那地方大家都熟悉吧?我记得还有不少同学就是镇江人。”

“镇江那儿有座五洲山山上有座苏颂墓是给宋朝时一位叫苏颂的宰相设立的。”

“那座也是从19年就开始立项了但因为探测技术有限一直到现在都没开展挖掘工作。”

“墓室内部的结构探测可以说是限制考古挖掘的一个壁垒级难题苏颂墓如此永陵也是如此。”

“倘若永陵的内部构造能够清晰被探测出来那么只要让那些工程师掉一些头发两个晚上不到或许就能得出相关方案了。”

“算上论证、设备进场的时间真要加急或许十天就能搞定。”

眼见翁同谈性大起台下又有一位女同学举起了手:

“翁导既然如此那么咱们国家有没有可能短期内在探测方面取得突破然后尽快让永陵被开启呢?”

翁同扫了眼对方态度很坚决:

“很遗憾绝不可能至少目前国内现有的遥感水平绝对达不到这种程度。”

女生还是有些不甘心毕竟她今年就要毕业了:

“翁导真的一丁点儿可能都没有吗?”

翁同用以前更大的摇头幅度摆明了自己的态度思索片刻忽然想到了什么:

“这样说吧如果一年内遥感领域能够取得这种技术的突破”

“前些天中科院的发布会上剑桥大学不是有个老外把麦克斯韦实验室的斧头带到了蓉城吗?我当场就去把那柄斧头吃掉!”

话音刚落。

翁同手上原本用来看微博的手机便传来了一阵震动。

翁同定睛一看。

发现来人赫然是金陵大学考古系的系主任童怀军。

于是翁同对台下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走到角落按下了通话键:

“童主任?”

“嗯老翁是我。”

电话对头的童怀军似乎有些忙碌所以说起话来语速很快:

“老翁你尽快收拾一下行李我们今晚出发去中科大。”

“中科大?”

翁同微微一愣脑海中下意识便浮现出了某个把自己女儿诱拐成公司员工的家伙的身影:

“童主任咱们去中科大干啥?”

“学校这边刚刚接到了中科大的传真对方表示掌握了一种全新探测技术可以完整探测出埋藏在地下的物体的情况想和咱们合作开发永陵!”

注:

感谢书友20220119132635241大老打赏的盟主id太长没法在标题显示特此章末感谢!

4号开始加更今天有个作家助手的采访用了好久时间明天还有一个证券时报的访谈所以更新会稍微少点要做很多发言稿的准备和校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