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我在古代有工厂
  4. 第115章 生财大计
设置

第115章 生财大计(1 / 2)


为什么一定要去北宋开啤酒厂?

这点王琛想的十分明白因为开啤酒厂的话对自身发展帮助实在太大了。

首先他能养活一大批人。

封建时代绝大多数百姓都种田。

自己开啤酒厂肯定需要大量的麦芽原料。

一斤麦芽大概能制作4-5斤啤酒年产五万吨的话需要两千万斤麦芽古代一亩田最大产能大概400-500斤麦子王琛最少能让四万亩土地的农民有额外收入。

有人可能会说北宋粮食产量才多少你要开啤酒厂原料够不够啊之类的话。

说这话的人肯定对宋朝并不是太了解或者说把古代看得太扁。是的古代有很多地方压根吃不饱饭难道现代社会就没有了?

宋朝是历任封建王朝当中酒业最发达的一个朝代近乎达到了全民畅饮的地步。王琛不信别人可以收购粮食酿酒轮到自己就不行。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北宋江南稻米总产量107亿宋石而江南人口大约两百二十四万七千一百户每户平均产稻米4763石如果进一步考察每户按照五个人计算每天消耗大米约15升相当于平均每户每年消耗稻米27石。

江南地区主食是大米也就是说完全够吃了剩下27石稻米还能换成铜钱呢更别说相对而言需求量比较小的麦子了。

再则种植啤酒花需要人手吧?

这里面又需要大量人手王琛敢相信自己开一个啤酒厂至少能在北宋养活好几千户人家就按一户四口人算他相当于两三万人的“东家”。

这什么概念?

等于多了张护身符啊!

至于为什么选择电能设备那更简单了节省人工费用啊。

如今国内大型啤酒厂比方说星星啤酒年产二十万吨的啤酒厂总共才三百来个操作员那么自己要是开个每年五万吨的啤酒厂撑死了只需要一两百号工人就能完成生产任务。

如果制作手工啤酒那需要的人手就多了去了。

电能之所以能够击败人力除了方便外在成本上也能节约不少说句不好听光凭人手一天想要酿造148吨啤酒得浪费多少时间浪费多少人力?

148吨啤酒大概等于三十万斤了!

一个人一天手工酿造一百斤啤酒很极限了吧?

三十万斤手工制作的啤酒需要三千人同时作业!

北宋时代人工费还是有点小贵的木匠一百文一天普通工人再少没个八十文搞不定如果招三千个人手每天光人工费就要两百四十贯钱一年下来就是近九万贯钱。

再算上其他杂七杂八费用或许一年成本支出都要十五贯钱了。

理想营业额才三十万贯一年!

只有100%的利润王琛还开个毛厂啊!

换成电能驱动那就不一样了撑死招个两百个人就行每年只需要付出六千贯的人工钱至于电能王琛选择的是太阳能发电机基本上没啥资源损耗等于每年节省了成本八万贯铜钱样子啊!

纯利润可能达到450%以上!

一本万利的买卖他咋可能不去做?

当资本家首先得会算账不能鼠目寸光舍不得钱得看到投资下去的另一面。

王琛已经隐隐在朝着资本家方向前进。

他同样明白一旦自己在北宋开发电能后即将拥有什么样的便利。

完全有可能凭借电能直接绕过蒸汽机“工业革命”直接进入电力社会。

因为拥有电能后他想要再建造发电厂难度系数会降低一百倍都不止!

到时让电能走进北宋千家万户电灯、电话、电视一切皆有可能。

最关键一点和电有关的产品王琛都属于技术性垄断古代技术发展肯定跟不上自己从现代社会剽窃过去的速度啊。

哪怕那些人有了电能科技水平会突飞猛进想追上至少也得几十年光阴时间。

几十年后王琛早就气候大成还在乎什么竞争对手不竞争对手?

嗯当然也可能挂了。

想做这些事的前提都是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

在封建社会最大的保护力量是什么?

肯定是皇帝啊!

王琛在琢磨是不是拉北宋皇室一起入股自己的科技大业回头给皇宫弄几组发电机过去拉几条电线?他敢相信只要皇帝看见电能的神奇一定会鼎力支持。

但王琛暂时性不准备那么做说到底自己还没有和皇帝谈条件的资本贸贸然献出电能的话很有可能变成皇帝的“打工仔”最终没有利用价值了鸟尽弓藏。

只是比较可惜的是太阳能发电机每平米每天才能发电100瓦样子按照年产五万吨啤酒产量日均最大耗电量两万千瓦计算估计要铺二十万平米的太阳能发电机设备要是一般人还真没那个实力去做。

不过王琛在北宋有一万六千亩土地呢!

区区二十万平米才相当于宋制度两百九十亩而已!

其实如果条件允许王琛也不想选择太阳能发电机呀只是北宋条件太“艰辛”了北宋的通州风力时有时无风力发电可以排除在外水轮发电机又要大量水处理他懒得再多花一笔钱鼓捣至于柴油发电机北宋有那个技术提炼柴油吗?

万般无奈之下王琛选择了太阳能发电机。

既能保证供电又节省发电成本虽然前提投资偏大但总的来说这笔买卖还是值得的。

啤酒厂要是取得成功那就是源源不断提供资金的印钞机啊尤其还能解放王琛的神秘空间他可以把原本想带啤酒所占的空间改成带其他东西。

其实王琛还想证明一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