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明风八万里
  4. 第八十一章 盖棺定论
设置

第八十一章 盖棺定论(2 / 2)


没等张皇后说话张国维已经补充道:“而且这次德昌王的事情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若是处置了别人东林复社肯定会有异议之声但是德昌王却完全不一样他们肯定是一百个赞成。”

虽然东林、复社一直在找张国维的麻烦但张国维从某种意义来说都是东林的坚定盟友所以他对东林复社的门户之见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东林复社现在最恨的政治对手肯定是那位降清的阮大铖其次就是这位被他们故意贬称“德昌王”的弘光皇帝谁叫弘光在位一年间东林、复社遭受了全面打压直到现在都没办法恢复元气。

东林复社对于弘光皇帝的恨意甚至超过了马士英、杨龙友张国维甚至把这件事视为调停朝野关系的一大关键:“娘娘殿下德昌王沙场殉国可以说是最好的结局我们不但要借机表彰周之升、王普祥这样的有功之臣而且还要为德昌请谥并开史局编纂《弘光实录》。”

如果说刘永锡还不大明白张国维这番安排的一片苦心张皇后已经拍手叫好:“张相国果然是老成之臣难怪都说只要有老成人在国家自然无忧殿下就按张相国的意思去办!”

刘永锡只能从善如流:“张相国准备拟诏吧!”

如果说封周之升为北固伯虽然影响深远但影响局限基本还是局限越明诸军之内但是接下去为弘光皇帝请谥、开史局编纂《弘光实录》这两件事就引发了江南士林的一致兴趣。

正所谓“盖棺并论”虽然对于弘光皇帝的争论肯定还会持续下去甚至可以翻案但是不管是东林复社还是他们的盟友、敌人或是跟他们没有关系的政治派别现在都变得活跃起来大家很清楚这两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影响会异常深远不但对弘光皇帝与弘光一年间的政潮作出官方结论甚至可以说是重建越明朝的正统合法性。

因此朝野的反应格外热烈光是弘光皇帝的谥号就有十几种说法而且东林复社对于弘光皇帝的定位直接降到“福王”他们甚至认为与其编修“弘光实录”不如编修“德昌实录”当然也有人对弘光皇帝持中立的看法认为应当编修“福王实录”而马士英、杨龙友更是始终坚持“弘光实录”的看法不变。

但是大家都是在越明朝廷给定的框架之内讨论着弘光皇帝的定位问题对于周之升、王普祥的处置以及朝廷对他们的封赏没有异议对于越明朝廷以及监国皇后、监国公主、越王陛下的合法性、正统性表示没有任何异议甚至赞声如潮现在读书人之中最流行的一种趋势就是对弘光皇帝进行鞭尸顺便鼓吹监国皇后与越王陛下的英明神武。

总而言之同样是江南读书人出身的张国维在福王之死这件事上的操作可以用神乎其神来形容如果说之前还有不少人心向唐王甚至跟福建暗通款曲现在整个江南对于越明朝的君临天下已经听不到异议之声如果有人敢对朝廷有所异议那么这些读书人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举报并纠送法司。

对于越明朝廷来说这种转变虽然看起来没有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却是润物细无声朝廷即使不用武力都能将命令执行到最边远的山村与渔村而且大家都在维护在这个朝廷不但有无数人在地上进行着反清运动甚至还有成百上千的江南新附军洗心革面阵前举义让多铎、豪格、洪承畴急于应付。

阿济格可以说是最幸存的存在虽然刘永锡与越明军的攻势此起彼伏但是他暂时不用与越明军主力周旋现在需要对付的敌人只是南面的何腾蛟与占据荆州的大顺军残部。

但是基于江南战场上受到的惊人教训刚刚回到武昌的阿济格直接就把荆州的大顺军残部视为自己的真正大敌:“通知下面的兄弟这次一定要多带几门红衣大炮有了红衣大炮我不信轰不开荆州城门!”

阿济格上一次进军荆州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但是现在的形势完全不一样号称三十万之众的大顺军残部占据了整个荆州府而且还有让他焦头烂额的老对手李过与高一功让阿济格已经做出了强攻不成就用红衣大炮解决问题的决定。

但是负责留守武昌的湖广总督佟养和却是异常慎重地说道:“英王荆州已经成了流贼老巢不可仓促冒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