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漫步重生之路
  4. 第51章 淘金与闯关东
设置

第51章 淘金与闯关东(1 / 2)


x 满清用了近五十年时间征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了隔离墙又叫做东北的山寨版长城“柳条边”有些类似冷战时期的东德西德柏林墙。

“柳条边”从一六三八年开始修建完工于一六八一是一个总长度达到一千三百多公里的土堤宽和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条三株柳条粗四寸高六尺埋入土内二尺外剩四尺各柳条之间再用绳连结称之为“插柳结绳”就像竹篱笆。

在土堤的外侧再挖掘上口宽八尺底宽五尺深八尺的边壕横断面为倒梯形的壕沟壕沟与土堤并行土堤呈人字形横亘在东北大平原上将关内的汉族人与关外完全隔离就像羊圈一样劳民伤财极其落后。

满清统治者是因为害怕汉族人到东北居住同时也为满族人留一条后路但是实际上弄得东北尤其是龙江荒无人烟不建设不生产不管理。

清朝后期在此地发现了金矿清政府才实行移民实边又因鸦片战争国库亏空清政府在此处开始采金以充库需同时开始也有私人冒险在此采金。

清末政府后期渐渐失去管理力度此地的私人采金人数已达数千人光绪二十二年清廷在穆棱建立金矿局光绪二十四年开办凉水泉子金矿到光绪三十四年矿工人数达四千余人此时随着采金规模的增大出产黄金最多甚至可以采到十几两的金块偶尔采到几十两重的金块被人们称作狗头金、马蹄金。

民国期间政府在此办金矿矿工高达近万人产金量大增金质优良盛名全国采金范围绵延百里。

兴盛时期的“百里金川”出现了“十里长街百户商号千家灯火万两黄金”的辉煌景象饭店、旅店、歌舞楼等应有尽有。

“百里金川”形成了完整的“关东掘金文化”体系采金方式多样:“搬帮碃”、“跑水道”属于露天开采;“竖井”属于地下开采。

所谓“搬帮碃”采金是在采区挖一个方形或园形的碃(采金人为图吉利称“坑”为“碃”)将毛(地表的腐殖土被采金人称作“毛”)清除随着碃的不断深挖人们在碃的四壁挖成台阶以方便运送泥沙叫“飞台子”直到挖到含金沙层将含金砂用锹撮到“木式溜槽”(梯形底部用山脚下生长的柳条或从山里砍来的木棍编制)用水冲洗取出精砂再用“金簸子”摇选最后取得砂金。

“跑水道”是利用地形的自然坡度用水将“毛”冲走露出含金砂再上溜冲洗用金簸子摇选取得砂金。

所得砂金俗称“毛金”再加工后方可被制造成各种金器制品或首饰之类。

“竖井”和前两种采金方式明显不同是唯一一种个人地下采金方式人工挖一口深井挖到含金沙层后再向四周挖平洞俗称“开洞子”、“送巷道”边挖边用木桩在地下打场子将地下的含金砂用辘轳摇提到地面地上的人再将沙上溜、摇簸子选金。

淘金是个体力活不是在河边铲把沙子放到筛子里摇就行洗金斗在水里淘沙是第三道工序。

金沙的比重大在水的作用下自然沉底就像挖矿一样不深挖五六米是接触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含金沙层的。

以前私人采金基本上都是古法淘金用水洗沙淘金这种技术在民间流传比较广泛使用了人工物理方式采金。

实际上采金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找到一处富含金沙的地段在山沟河流的那一段淘金才有收获据说沙金在河流中如流水九曲八弯成金坑在河段迂回水流慢的地方金沙的比重大会自然沉底水流带着沙子每通过一个弧形都会形成自然的沙滩金沙就会越积越多。

而含金量高的沙地植物生长就会缓慢有经验的人通过地形的观察周边植物的长势还有周围的山形水势等往往就能找到传说中的金坑。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